保存桌面

医学信息学杂志

期刊简介
QIKANJIANJIE
期刊名称:医学信息学杂志CA
  • 主办单位:中国医学科学院
  • 国内刊号:11-5447/R
  • 国际刊号:1673-6036
  • 出刊周期:月刊
  • 级别:CA
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: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单位: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《医学信息学杂志》编辑部 历史沿革:原名《医学情报工作》。1979年创刊,内部刊物,季刊,48页;1992年改为公开发行,双月,64页;2006年更名为《医学信息学杂志》,大16开,108页;2007年改为月刊,96页。 学术地位:《医学信息学杂志》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医学信息方面的专业指导性刊物。自创刊之日起始终恪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普及与提高相并重,倡导服务创新,推动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。以报道医学信息领域的信息研究、信息组织与利用等方面的理论方法、研究成果、现代技术应用等为主,形成了面向实践、注重新技术、追求新理论的特色,铸就了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,成为中国医学信息领域具有权威性与专业指导性的学术刊物。所载论文既反映了我国医学信息事业发展历程,又引领我国医学信息事业发展方向,为我国医学信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……[查看详情]
投稿须知
TOUGAOXUZHI
提示:《医学信息学杂志》投稿需先进行学术不端检测,查重需低于10%。需要按照投稿格式进行撰写,论文可以先进行排版,整理好再进行递交。
1《医学信息学杂志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、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、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《医学信息学杂志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有关医学信息、图书馆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。其办刊宗旨是:坚持邓小平理论,贯彻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,报道医学信息领域的方针、政策、研究成果、理论方法、现代信息技术、信息管理、信息教育等,为推动我国医学信息进一步发展服务。
2 本刊以学术性、实践性、规范化为特色,主要栏目为:专论、医学信息研究、医学信息技术应用、医学信息组织与利用、医学信息教育等。
3 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
3.1 文稿务求论点明确,论据可靠,数据准确,文字精炼,论文字数在5000字以上。文稿请附英文题名,3~8个中、英文关键词,中、英文摘要100~200字,1~2个中图分类号,全部作者的单位、邮政编码、所在城市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,第一作者的性别、职称、职务及主要论著。
3.2 来稿请按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本刊的要求撰写。
3.3 来稿如获得某种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,请列出其名称及编号。
3.4 本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,数量至少5条/篇,应是近3年内的,必须加角注。注录如下:
3.4.1 期刊。〔顺序编号〕 著者.题(篇)名〔J〕.刊名,年,卷(期号):起止页。
3.4.2 专著。〔顺序编号〕 著者.书名〔M〕.版次(第1版可省略) 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.起止页。
3.4.3 专著中析出的文献。〔顺序编号〕 责任者.题(篇)名〔A〕.见:原文献责任者.原文献题名〔M〕.版次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.起止页。
3.4.4 会议论文集。〔顺序编号〕 著者.题(篇)名〔A〕.见:文集编者,文集名. 〔C〕,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,起止页。
3.4.5 报纸。〔顺序编号〕 文章作者.文献题名〔N〕.报纸名,日期(所在版面) 。
3.4.6 学位论文。〔顺序编号〕 研究生姓名.课题名称〔D〕.导师:姓名.城市:培养单位,年份.页码。
3.4.7 工具书。〔顺序编号〕 责任者.工具书名〔M〕.版次.出版地:出版社,出版年.页码。
3.4.8 专利文献。〔顺序编号〕 著者.题(篇)名〔P〕.专利国别:专利号,出版日期。
3.4.9 法令条例、国家标准。〔顺序编号〕 (法规颁发单位,国家法律可省略) .法规名称〔S〕.颁布时间。
3.4.10 电子文献。〔顺序编号〕 责任者.题名〔OL〕.出处及可获得地址,发表或更新日期/引用日期(任选)。
3.5 请勿一稿多投。3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。
4 文稿的著作权属于作者。文责由作者自负。作者若不允许本刊对文稿做文字性及少量内容修改,或不同意其他报、刊、数据库等转载、摘编其作品,请在来稿时声明。
5 对已决定刊用的稿件,本刊将按规定的标准收取发表费。稿件刊登后,按有关规定酌致稿酬,同时按作者数量赠送当期《医学信息学杂志》数册。
6 本刊已被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》及CNKI系列数据库、万方数字化期刊群收录,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给付,凡不入编的稿件,请在投稿时说明。
[查看详情]
精品论文
JINGPINLUNWEN
2021-12-27维护患者健康或满足患者健康需求
摘要:1.1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延续性护理理念最初由美国学者提出。根据美国老年协会定义,延续性护理指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,以确保患者从医院回归到家庭后
[更多论文]
相关评论(0
XIANGGUANPINGLUN